优质课比赛结束了,评委们在听完所有比赛课后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合议,一致认为,决赛的每一节课都是真正的优课,都充分展示了授课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同时也融入了学科组老师们的共同智慧。老师们听课热情很高,为时7天的听课,就象参加一场盛宴,眼前美食琳琅满目,不仅有形、有色、有味,而且融入了制作者的才华和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吸收营养。
所谓有形,是指文科组7节课,7种形态,7种不同的风格。举几个例子。梅少琼老师是文科组第一个上课的老师,她对课堂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掌控全局的能力,课堂收放自如。她采用的是比较法,讲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承性与差异性,让学生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产生的影响形成深刻的认知。张成文老师讲的课题是《农业的区位选择》,他采用的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类似于翻转课堂但又并非完全的翻转,这里姑且称之为半翻转课堂,课堂里面老师用于讲课时间的时间少,学生自学、讨论、提问、练习的时间多,空间跨度大。方群芳老师和林月明老师上的都是英语里面的语法课,分别讲定语从句和主语从句,采用的都是讲练结合为主的方法,讲和练不断穿梭,知识的传授与能力训练交叉进行,法度严谨。向薇老师与何俊老师讲的都是诗歌诵读与欣赏,读强调诵读,向薇老师讲的是七言律读,课堂结构归纳起来就是“一读、再读、三读”,何俊老师讲的是一首长诗,有齐读、分角色读,选读等。叶颖萍老师是文科组最后一个出场的老师,她讲的课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是一堂高三复习课,整节课通过展示有关本节知识的高考考纲及近几年高考考点,然后通过四次的课堂寻宝行动,用分组探讨法来强化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讲、有练、有探究,课堂生机勃勃,师生互动和谐。虽然7节课的风格不同,但整体上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课堂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过程流畅,重点突出,张驰有度,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所谓有色,是指我们这7节课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运用方面都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形成很好的融合,使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每个老师都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完美。举几个例子:何俊老师制作的课件不是用PPT做的,而是用希沃5软件制作,课件画面感强,而且很美,又有动感。梅少琼、张成文等老师下载了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源,林月明、向微老师、叶颖萍等老师都制作了微课,以此辅助教学。林月明老师直接通过网络媒体对物理学家霍金的介绍引入新课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会让课堂增加亮色。
所谓有味,是指我们这7节课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推进以及师生的双边活动方面表现突出,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能体味到课堂学习过程的乐趣,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所迸发的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老师们在教学方面的机敏与智慧。举几个例子。方群芳老师讲的是语法课,语法课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对理科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不太容易出彩。但方老师在选取素材与运用素材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她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所以她选用了近期高二学生参加辩论比赛的图片、同行万里活动中接待香港学生的照片以及其它一些高二学生活动的照片,从这些素材中提取问题,既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增强了课堂意趣。在教学过程中,方群芳老师充分还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感受,学生活动面广泛,参与程度高,知识的落实也有保证,这种教学方式是很接地气的。张成文老师的课内容跨度特别大,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在指导学生记忆知识点时,运用串联法、谐音法,引发学生的兴趣。林月明老师教的是一个理科普通班,学生英语基础并不好,但林老师娴熟的口语和坚持用英语讲课的理念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有情、有魂,是指这7节课堂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注重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也举几例。梅少琼老师讲《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打动人心的是还是她水到渠成般完全没有痕迹的德育渗透,讲了很多的科学发现与发明,讲了很多的科学家,然后讲到,我们应该感恩那些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科学家们,只有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如果没有那6000多次的试验,他那1%的天才也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很自然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要做成一件事,就必须有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坚持。向薇老师讲的课题是李商隐的《锦瑟》,她在读诗的时候,声音是空灵的,她的学生在读诗的时候一方面在体味着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带进自己的情感,学生和老师都深深地融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老师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这堂课本身就如同一首婉转清丽的诗,学生和老师以及听课的人们都已在诗中。何俊老师讲的课题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何俊老师开篇的一段话“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偶然相逢,他们或擦肩而过,……或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或结成知己,……”一下子将学生带进诗歌的优美意境,正应了《琵琶行》中的那句话,“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在吟咏,探究以及歌声中学到了知识,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也如涓涓细流注入到学生心田。叶颖萍老师课堂寻宝行动有一个很出人意料的环节,就是每个组的学生在答完试题后都会得到一个宝盒,四个宝盒中分别有天河石、彼得石、日光石、珊瑚石,而这四个宝石上都写下的美好的祝愿,看似不经意,实则是老师送给高三学子们满满的祝福,浓浓的情意。
如果要说哪一堂真有什么弱点或者不足,对于这个问题,虽然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所有的课堂应该都是可以探讨的,在这方面评委老师们也有比较相同或相近的看法。特别是每一节课都是要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来实施,都是为特定的学生群体服务的,那么这些学生整体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生群体内部的层次分布与差异决定就着课堂教学的策略、设计与实施过程。基于上述认识,每一位施教者都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其一,是否对我们的学生群体有清晰的了解;其二,为他们进行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巧妙;其三,针对每一个具体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研究得足够透彻,所采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是否最利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最佳的学习效果;其四,我们所采用的教具、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如网络、微课、视频、图片、音频等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教学过程;其五,教学环节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甚至能获得乐趣;其六,对整个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足够,课堂中遇到突发问题(比如学生提出来一个你没有准备的问题,学生对你讲课中的知识或结论提出异议等)是否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本次比赛虽已结束,但听课者和上课者相互的问询和探讨应该还会持续,我们对优课的探索却是没有止境的,毕竟美好的事物向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