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园园,女,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数学教育专业。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悉心授业,激情不灭。这就是刘老师从教18年来的真实写照。心若向阳花自开,她用爱与责任诠释了最美教师的称号。
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若干年后,你的学生可能早已经把你所上的课,把你所讲过的知识全部忘记,心中却永远有一个关于你的故事! “刘老师,你不记得我了啊!我就是那个总是低着头偷偷溜进教室的小乔呀!多亏了您一次次的谈心和家访,您看我现在是不是活泼开朗多了?”多年的高三教学经历,刘老师已经记不清许多毕业学生的姓名,路上的偶遇叫不出名字的尴尬总会被一个个温情的故事打破。在班主任工作中,刘老师总是秉持共情的态度地与学生相处,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用关怀点亮学生的心灯。“园园姐,自习课我来找你哟!”这是课余时间学生召唤的日常;“刘老师,我和别班同学打球起冲突了,您看我该怎么办?”这是危机时刻学生信任的求助。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学生总是愿意第一个向刘老师寻求帮助。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谈心交流中,刘老师用爱心与耐心谱写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她的多篇教育故事论文在比赛中获特等奖,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十佳园丁”、“先进教育工作者”,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文明班”、“先进文明班”。
她认真聆听着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关注每一个心灵绽放的笑容,根据不同花种花期的不同的特点,用心去浇灌,让每一朵花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甘做绿叶衬红花
数学教学的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早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学”必须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不能开小差的,因为很可能下一秒你就会变成老师。教学中,她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体验式教学。她把学生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课堂中由学生与她共同探讨新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学生们都说:跟着刘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疫情下的网络教学最困难的莫过于无法及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刘老师积极和教研组其它老师商量对策,虚心向他们求教,反复尝试各种上课方式。连麦,留言,文字讨论多管齐下,打破空间阻隔让红花和绿叶相会。从教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成绩进步显著,多次指导学生在湖北省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奖,多次获得高考质量二、三等奖,多篇专业论文获奖发表,主讲的课程《我的数学我来“演”》被评为优秀校本课程。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课堂中师生融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红花”“绿叶”两相宜,刘老师的数学课堂总是那么的精彩!
春风化雨润心田
“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刘老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学生。她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当她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她首先做到了勤奋工作和刻苦钻研;当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她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她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了遵守各项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同桌讲题了……当她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也会这样做的。”这句话让她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疫情初期,许多学生没有很好的网上学习条件,他们的精神和学习状态都是涣散的,每次的交流也或多或少的流露出一些悲观的情绪。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每次上课前,刘老师总是变着花样的鼓励大家,或朗读激励斗志的文章,或观看关于病毒的轻松小视频。后来身为党员的刘老师还利用上课的空档时间去参加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将工作中的故事,最新的疫情情况及时的与学生分享,她就是这样将自己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悄无声地传递给大家,“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润物无声,师爱无痕,她如涓涓细流,默默地润泽学生的心灵。在刘老师所任教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刘园园老师就是花园里那位最细心的园丁。她倾情教育,用爱浇灌着教育之花。她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心中有光,迎风向阳;心中有光,何惧山高路长;心向阳光,与学生相伴成长,必会一路芬芳。